大學生創業筆記EP.2 談判前你要先學會的三件事情-共創價值、定義談判內容、找出Zopa

李孟一
Jun 13, 2021

--

In Business As in Life,You Don’t Get What You Deserve, You Get What You Negotiate

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,你都不會得到你應得的,你只會得到你談判來的。

這句話出自於Chester L. Karrass,也乾脆直接被他拿來當書名。接下來這篇大概混和了自己的創業經驗、修習學校與線上課程、看書的一些心得,如果有甚麼想法歡迎一起討論!

第一個原則:先想如何共創價值才能想如何分

共創價值其實是合作最重要的事情,而不是強取豪奪,雙方要達成協議就是為了把雙方可以共同創造的價值變大,而不是只想著自身的利益。

我以前都以為所謂的談判就是要跟人家拚得你死我活,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多賺一點,想辦法剝掉人家的皮,但我後來發現這不是談判,這叫做跟人輸贏,是消耗精力的零和遊戲。

先解釋一下零和遊戲競合遊戲,這兩個詞出自於賽局理論(Game Theory),零和遊戲代表不是你多一點,別人就會少一點,沒有人從中獲利,有人贏錢,就代表有人輸錢,像兩個人玩剪刀石頭布,如果有一個人贏了就代表另一個人輸了,如果把每一個人的結果加總起來總和是零。但若兩個人合作後產出比起原本更多的價值,那就是競合遊戲,像是兩個人合作談生意,一起發揮所長賺更多錢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有時候你只看當下會覺得一件事情很像零和遊戲,但把時間拉長遠來看,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無限賽局,以夢想一號舉例,我們曾經開過很低價或是接近免費的體驗課程,就當下來看好像近乎虧本被占便宜了,但長遠的尺度上來看其實是讓學生報名後續課程的誘因。

那先想著共創價值是指甚麼?你一定在想:我要跟人談判一定要自己也有利益才要談阿,為甚麼不是先想自己的利益?

但如果人家沒有利益可圖,那也沒有任何談判好談,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專心思考共同創造更多價值,談判可大可小,改變世界的商業合作、你跟朋友討論要吃甚麼都是,這裡我們拿幫社團活動拉贊助的大學生舉例,很多人總是直接劈頭直接寫e-mail去亂發:請問你們願不願意贊助,這是我們的企劃書,但裡面也沒有說清楚可以提供甚麼回饋!

坦白說,這樣其實有點像是乞討!

但你可以這樣寫:我們即將要舉辦XXX活動,希望可以跟貴公司合作,我們的粉專貼文都保證可以觸及到至少50000名18~25歲左右的年輕人,我們可以讓你們的品牌一起在我們的粉專中曝光,如果你們願意贊助1000元,就能達成相當於CPM(每千次曝光成本)至少20元的效果。

從對方的需求先下手,彼此共創價值,不敢說一定會成功,但至少成功機率會大很多,雖然你是因為自己有所需求才出發,不過一直想著自已。

簡單來說,首要原則其實是盡可能讓雙方可以共同創造的餅變大,讓競合遊戲兩人可以分到的餅變多,然後再討論到底怎麼分多出來的利潤,如果滿腦子是在零和遊戲爭你死我活,去找人輸贏比較快啦。

舉例來說,每一次有合作單位來找夢想一號洽談合作課程時,合作單位總會希望把講師價格降低,而我們總會希望把講師費提高,儘管雙方不一定會達成自己希望的方向,但談判如果可以繼續進行,就代表雙方都有利可圖才會一起談判,不然很快就結束了。

What is the pie? 找張好吃的派圖片放在這裡吧!(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)

第二個原則:你要先知道你正在談判甚麼

What is the pie?如果是零和遊戲,就是"fixed-pie negotiation”,而大部分的狀況,而上述的共創價值,其實就是讓"Pie變得更大",所以到底What is the pie?一定會有很多人覺得這是廢話,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。

如果二呆一個月做可以賺2萬,三笨可以賺3萬,他們各自發揮專長合作一個月卻可以賺15萬,這時候他們要來討論合作後怎麼分錢,你覺得這時候他們該談判的內容是甚麼?What is the pie?

是怎麼分那15萬嗎?

再想一下下,確定嗎?

嗯,這個pie不是15萬。

兩個人如果不合作,本來就可以賺到5萬,所以要談判的,應該是多出來的10萬。

你可能想說:這有甚麼差別嗎?差別可重要了,如果我們拿15萬來分,我們很可能會以原本的思維來照比例分:二呆能賺2萬,三笨能賺3萬,所以照這個2:3的比例來看,就會變成二呆拿6萬,三笨拿9萬。

但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多出來的十萬塊上,我們會發現兩個人在合作上無法缺少彼此,也就是說多賺十萬元的能力二呆跟三笨兩個人是均等,所以很有可能導向10萬對半分的結果,於是二呆原本可以賺的2萬加上對半分的5萬變成7萬,三笨原本可以賺的3萬+對半分的5萬變成了8萬。

你注意的地方會決定你的思考方向,因此先定義清楚出我們要談判的內容是重要的,好的開始有時候是成功的一半。

第三個原則:了解Batna、Reservation Value、Zopa

先為三個名詞做解釋:

1.Batna(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),直譯就是談判的最佳替代方案;換句話說:如果你現在沒有這場談判,那你最好的選項是甚麼?

如果你跟路邊的攤販買西瓜殺價,那你的batna就是照原價買下西瓜或是去隔壁攤殺價;如果你今天去面試B公司前先獲得了一份A工作,那A這份工作就會變成你面試B公司的batna。

想這個很重要嗎?換句話說好了:如果談判前你連自己的Batna都沒想清楚,那你可能連你為甚麼要談判都不太清楚xD

2.Reservation Value,指的是你在談判時會有一個臨界值,只要到了臨界值,對你來說有沒有成交都無所謂,你可能原本想要用十萬元賣出一台機車,但當價格被殺價到七萬元,你可能這時候覺得賣不賣都沒差了,因為七萬元對你來說沒有賺到也沒有損失。而你只要覺得比Reservation Value不划算,你就會選擇你的Batna。

3. Zopa(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),ZOPA代表談判雙方的Reservation之間可能的協議,是談判達成協議後的任何一個可能。

你要先知道ZOPA的可能區間才可以避免自己提出對方不可能接受的方案,而太快引導至雙方不可欲的結果,值得一提的是,ZOPA會在談判的過程持續變動。

可能有看沒有懂,先上一張圖

思考你自己的batna,也要思考對方的Batna,知道兩邊沒有這場談判會缺少甚麼,也藉此定義出雙方的Reservation Value、Zopa,越是重要的談判就越要試圖釐清,有時候儘管資訊不平等,也需要試著釐清。

但談判前先思考清楚雙方的Batna與Reservation Value在哪裡充其量也就是開始就是了,還有很多技巧要慢慢學習。

做個結語吧!以上三點:思考共創價值會引導你們的協議走向雙贏的結果,去思考What is the pie讓你知道你們真正在談判的內容,思考雙方的Batna讓你知道如果談判雙方若沒有談判還有甚麼選擇,讓你更清楚談判對你們而言的意義何在。

最後補充幾點

一、永遠不要優先說不,如果你對一個方案真的興致缺缺,可以考慮提出一個高到你願意做的報酬,讓對方來說不,就算對方答應的機率極低,都還是有機會,但當然有些條件例外,道德是不允許談判的。

二、盡量避免用「最後通牒」的方式談判,最後通牒指的是「如果你不答應,我就走人」,但有時候人們若認為談判結果不公平,反而會傾向於感性思考直接拒絕,進而使雙方破局,而忽略理性判斷原本能夠共創的價值

三、人們通常會對充分的談判更心滿意足,人們時常覺得千辛萬苦換來的果實才是最甜的。所以可以嘗試一開始提出的條件就讓人有些空間可以談判,別人提出談判後你有所調整他就會覺得自己賺到了。

這個學期我在Coursera上學習談判概論:Introduction to Negotiation: A Strategic Playbook for Becoming a Principled and Persuasive Negotiator,這堂耶魯大學的公開課很讚,非常推薦,另一方面,感覺有跟現實生活有點連結,因此這篇筆記就出來了。

其實我這線上課現在才上兩週而已xD還有一些相關書籍在我的待看清單中,搞不好還會有其它關於談判內容的「大學生創業筆記」……

說句題外話,有免費課程學不學白不學!我時常覺得有許多超讚的資源就在那,但大部分人總是視而不見,讓機會離自己遠去,最近回顧大學過程頗有感觸嗚嗚嗚。

--

--

李孟一

正在經營一個魔術方塊教學團隊,也是迷茫青年的密室逃脫Podcast的主持人。高中時曾運氣好當過台灣紀錄保持人,也舉辦過海峽兩岸魔術方塊賽事,後來特殊選才上了清華大學,大一就想不開創業,大四獲得清華大學行健獎。